欢迎来到KTV招聘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乌海 [切换]
    乌海KTV招聘网 > 乌海热点资讯 > 乌海励志/美文 >  唐义净译本名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中鸠摩罗什译本最为流

    唐义净译本名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中鸠摩罗什译本最为流

    时间:2022-10-17 00:02:55  编辑:快推网  来源:  浏览:413次   【】【】【网站投稿
    唐义净译本,名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中,鸠摩罗什译本最为流行,他的译本文字优美,语言精炼,便于传诵。从思想特征上来看,鸠摩罗什的译本基本是站在中观学派,即大乘空宗的立场上,而其他各家译本或多或少受到瑜伽行派,即大乘有宗的影响。(二)译者本书所依据的原文为鸠摩罗什译本。鸠摩罗什(344—413),略称罗什,祖籍天竺。其父因不愿嗣“相国”位而“东度葱岭”,来到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龟兹

    唐义净译本,名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其中,鸠摩罗什译本最为流行,他的译本文字优美,语言精炼,便于传诵。从思想特征上来看,鸠摩罗什的译本基本是站在中观学派,即大乘空宗的立场上,而其他各家译本或多或少受到瑜伽行派,即大乘有宗的影响。

    (二)译者

    本书所依据的原文为鸠摩罗什译本。鸠摩罗什(344—413),略称罗什,祖籍天竺。其父因不愿嗣“相国”位而“东度葱岭”,来到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龟兹王迎为“国师”,并将妹妹许配给他。罗什生于龟兹,七岁随母出家,两年后随母到罽宾,拜著名佛教学者槃头达多为师,从受《阿含经》。后至疏勒(今新疆西北的喀什一带),起先仍学小乘,后从须利耶苏摩学习大乘,并接触了《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回龟兹后,罗什广读大乘经论,并经常讲经说法,宣传大乘教义。

    当时的高僧弥天释道安在长安闻罗什之名,常劝前秦皇帝苻坚西迎罗什。因此,前秦建元十八年(382)九月,苻坚派遣骁骑将军吕光率兵七万西进。在为吕光饯行时,苻坚特地关照说:“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克龟兹,即驰驿送什。”吕光破龟兹,获罗什,强以龟兹王之女妻之。归途中,闻苻坚被杀,吕光便留住凉州称王,罗什亦随之在当时中西交通的要塞凉州滞留达十六年之久。在此期间,罗什虽然没有从事译经等佛事活动,但学习了汉语,熟悉了汉地文化。年轻的佛教学者僧肇从关中前来从罗什受学,同时也把内地的佛教情况向罗什做了介绍。这些都为罗什今后的译经弘法活动做了必要的准备。

    后秦弘始三年(401),后秦主姚兴迎罗什至长安,待以国师之礼,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并使沙门八百余人前往受学,协助译经。姚兴自己也曾亲临听讲,甚至参与译校佛经。在最高统治者的大力扶植下,佛教在后秦得到了相当的流行。以罗什为中心则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佛教僧团,沙门自远而至者多达三五千人。

    罗什在长安的十多年时间里,共译出佛经三十余部,三百余卷(关于罗什译经的数量,各种《僧传》和《经录》的说法不一,有说多达九十多部、四百多卷的,经近人刊定,不可信)。其中重要的有《法华经》、《维摩经》、《阿弥陀经》、《坐禅三昧经》、《十诵律》、《梵网经》、《金刚经》、大小品《般若经》和“四论”等。这些经论的译出,对中国佛教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罗什系统译介的中观般若思想,经他的弟子发扬光大,更是与涅槃佛性论一起成为中国佛教的基本理论主干。罗什兼通梵汉,同时又有僧肇、僧叡等一批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的弟子协助。因此,他的译经文质兼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得到了时人及后人的高度评价。著名佛教学者吕澂先生曾说:“从翻译的质量言,不论技巧和内容的正确程度方面,都是中国翻译史上前所未有的,可以说开辟了中国译经史上的一个新纪元。”罗什作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家”之一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

    罗什译经仍然承袭了汉魏以来的风气,在译经的同时便行开讲,因而他在译经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佛教学者,其中著名的有僧叡、僧肇、道生、道融(以上四人被称为“什门四圣”或“关中四子”)、昙影、慧严、慧观、僧契(或以道凭或道恒替换僧契,以上八人被称为“八俊”)、道恒、道标(以上十人被称为“十哲”)等。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又把罗什译介的思想传到全国去,对中国佛教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

    三、内容旨要

    《金刚经》全文共计5164字,最初翻译《金刚经》的时候,并没有分章分品。后来,梁武帝时代的昭明太子萧统将经文分为三十二品(章),并且为每一品增加了标题。经文主要记述了佛陀与十大弟子之中“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之间关于佛学的问答内容。全经的主要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自己的本心对一切事物现象皆能无所执著,不为外尘所染,从而自然显现自心的本性,也就是所谓的自性清净心。

    经文末尾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句,可以说是全文的精髓。意思是世上一切事物、现象都是虚妄不实的,就像梦幻泡影、晨露、闪电转瞬即逝。因此,修行者要对世上一切事物、现象都不起执著,认识到假有的万事万物本性皆是“空”,要识见本身具足圆满的自性清净心,并且以这种般若智慧来观照世间万事万物,明白“假有性空”的佛法真谛。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10)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11)而坐。

    如是我闻:“如是”指佛经中记述的内容;“我闻”指经藏叙述结集者阿难是直接从佛陀处听闻得来。一般为佛经开头语,用来表示此下所记诵的内容是从佛陀处直接听闻。

    最新便民信息
    乌海最新入驻机构
    155353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