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情饰貌合情谓感情和合融洽这是乐的作用饰当作“饬”饬貌谓人知
合情饰貌:合情,谓感情和合融洽,这是乐的作用。饰,当作“饬”。饬貌,谓人知检点,重仪表,这是礼的作用。案乐和内,是合情;礼检迹,是饰(饬)貌。
民治行:谓以此治民而民无不治。乐起和同的作用,礼起区别的作用。和同使人互相亲近,区别使人互相尊敬。乐强调得过分会使人们过于随便而不知敬,礼强调得过分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不相亲。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合而仪表庄重,就是礼乐的功用。礼义确立了,贵贱等级才能区分。乐的形式统一了,上下关系才能和睦。好坏的标准明确了,贤良的人和无德无能的人才分得清。用刑罚禁止暴虐,用爵位表彰贤能,政治就清明合理了。用仁来爱护百姓,用义来端正百姓,这样民众就能治理好了。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 ,礼自外作故文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 ,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静:欣喜欢爱之和出于中,和则情意安舒,谓之静。
文:威仪交错,谓之文。
五刑:指墨、劓、剕、宫、大辟五者(参见《王制第五》第40节)。乐从内心发出,礼从外貌上表现。乐从内心发出因此使人安和平静,礼从外貌上表现因此有种种仪节规定。大乐一定是平易的,大礼一定是简朴的。乐教达到要求就没有怨恨,礼教达到要求就没有争纷。能使人们互相谦让而天下得到治理的,就是礼乐。违法作乱的人不出现,诸侯服从天子,武器无须使用,刑罚无须施行,百姓无灾患,天子不专横,这样乐教的目的就达到了。使父子融合相亲,使长幼关系明确,使天下的人都互相尊敬,天子能做到这样,就是礼教得到推行了。
大乐与天地同和 ,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礼乐之情同 ,故明王以相 也 ,故事与时并,名与功偕 。大乐:儒家理想中最完美的乐。下“大礼”义仿此。
礼乐之情同:谓礼之事异,而敬之情则同;乐之文殊,而爱之情则同。礼乐之文与事是其末,而爱敬之情是其本。
:同“沿”。
- 又南三百二十里曰东始之山上多苍玉有木焉其状如杨而赤理其汁如血[图]
- 合情饰貌合情谓感情和合融洽这是乐的作用饰当作“饬”饬貌谓人知[图]
- 相传蔡经家曾降过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人们也不知此二仙[图]
- 崔 颢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图]
- 左慈显神通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少有神通尝在曹公座公笑顾众宾曰“[图]
- 或问『晦庵先生曰「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 此语如何?』[图]
- 不久秦穆公又任命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为将统率军队三人都[图]
- 不要去怨天尤人每个人的遭遇与命运都是上天注定的不要埋怨自己贫[图]
- 洋洋乎流动、舒缓飘忽的样子《诗》指的是《诗经·大雅·抑》篇这[图]
- 文章地理必须惬当梁简文《雁门太守行》乃云“鹅军攻日逐燕骑荡康[图]